卷十九 勵精圖治正當時 第十七章 收網之時
天下梟雄 by 高月
2018-7-2 16:15
“薛少卿不必如此,快快請起!”
楊元慶連忙扶起了薛收,安撫他道:“妳能幡然醒悟,足見妳的誠意,我楊元慶也有足夠的心胸原諒妳的過失,以前的事情我既往不咎,只希望將來妳不要讓我失望。”
薛收心中又是感激,又是羞愧,嘆口氣道:“請殿下放心,下官不會再讓殿下失望。”
他又從懷中取出壹面銀牌,放在楊元慶面前,“這是殿下當年給家父之物,說如果有壹天家父遇到危險,可以持此銀牌去豐州,家父雖然後來還是不幸死在楊廣之手,但他對殿下壹直很感激。”
從薛收手中接過銀牌,這確實是當年自己送給薛道衡之物,這面銀牌使楊元慶陷入到對往昔的回憶之中。
那時大概是大業四年,為了對付關隴貴族中的骨幹人物張瑾,他奉旨遠赴江都從張瑾兒子身上下手。
就是在那時,他認識了薛道衡,壹個學問卓然,卻把事情處理得壹團糟的天下大儒……
那時的他對未來充滿了信心,認定自己會被任命去豐州,不料後來他也有了很多波折,人在年輕時,總是把壹切想得太美好。
楊元慶閉上雙目,雙手合攏在胸前,仰頭直面屋頂,久久沈思不語,薛收不敢打擾楊元慶沈思,該說的他已經說了,楊元慶卻似乎不是很急。
這時,楊元慶慢慢睜開眼睛,見薛收壹臉擔憂地望著自己,不由歉然笑了笑,“我有些走神了。”
薛收連忙道:“殿下,事實上,包括柳玄茂他們在內,大家都不知道王緒已經投降了唐朝,只以為是他在發泄心中不滿,我想如果大家知道這件事,不會有人再幫他。”
楊元慶目光壹挑,銳利地註視著他,“妳的意思是說,如果今天妳沒有碰到唐朝使者,妳也不會來我這裏,是這樣嗎?”
楊元慶直率讓薛收壹陣窘然,他不知該怎麽回答,楊慶卻微微壹笑:“妳不用再難為情,我剛才已經說了,過去的就讓他過去,我們只說以後。”
薛收咬了壹下嘴唇道:“下官並不是想為柳玄茂他們求情,他們並不看好唐朝,不會背叛隋朝,只是因為王緒的人情,才幫他忙,如果殿下肯給他們壹次機會,他們壹定會幡然醒悟,效忠於殿下!”
楊元慶搖了搖頭,“我已經給妳們兩天的時間,但只有妳壹人前來,其他人都沒有來我這裏懺悔,我可以給他們壹次機會,但不是現在,讓他們在大獄裏懺悔吧!”
……
半個時辰後,太原各處城門轟然關閉,不再準人員進出,五千內衛士兵再次出動,壹隊隊全副武裝的士兵在大街上奔跑,他們盔甲閃亮,刀鋒森然,殺氣騰騰。
大街上行人嚇得紛紛躲閃,驚恐地望著內衛軍的行動,但很快有布告貼出,內衛軍在繼續追查私釀酒案,此案涉及到十幾戶大臣,趙郡太守王緒、博陵郡司馬王肅、大理寺卿柳玄茂、京兆少尹薛明義等等。
五千內衛士兵分數路,將王緒府邸以及柳玄茂、薛明義等王黨成員的府邸團團包圍。
王府前,數百內衛士兵這壹次不再以禮相待,他們撞開了王府大門,向內宅沖去,壹名管家拼命飛奔,向後宅跑去。
內書房裏,王緒正在和溫大雅繼續商量下壹次行動的具體細節,就這時,只聽腳步聲飛奔而至,房門敲得震天響。
“老爺,不好了,軍隊沖進府了。”
王緒大吃壹驚,上前兩步拉開門,只見管家滿臉驚惶地站在外面,王緒厲聲喝道:“到底發生了什麽事?”
“老爺,數百士兵殺進來了,說是要抓禁酒案主犯和唐朝奸細!”管家說著,緊張地瞥了壹眼坐在屋內的溫大雅。
王緒的臉色變了,禁酒案主犯要麽是王玄治,要麽就是自己,但唐朝奸細……是誰泄露了機密?
他心慌意亂,連忙對溫大雅道:“溫先生或者進地下室先躲壹躲!”
溫大雅卻搖了搖頭,“他們既然知道我在這裏,躲也沒有,還不如從容面對,而且我兄弟溫彥博是涿郡刺史,憑這壹點楊元慶也不會殺我。”
這時,奔亂的腳步聲傳來,近百名隋軍內衛士兵出現了,他們也發現了王緒,壹起沖了上來,將王緒和溫大雅團團包圍。
壹名校尉上前道:“奉命抓捕禁酒案主犯王緒,同時抓捕唐朝奸細,想體面壹點,請跟我們走!”
王緒和溫大雅對望壹眼,皆暗暗嘆了口氣,他們棋輸壹著,楊元慶竟是用禁酒案來對付他們。
兩人只得在士兵們長刀的監視下向府外走去,走出府門,兩名士兵給他們眼睛蒙上黑布,推上了壹輛馬車,馬車在數百騎兵的嚴密護衛下,離開了王府。
與此同時,柳玄茂、薛明義等人也被抓捕,押去了內衛軍大牢。
太原城內抓捕官員之事,像長了翅膀壹般,片刻間便傳遍了太原全城,引起滿城轟動。
所謂外行看熱鬧,禁酒案的發酵,讓太原民眾興奮異常,家家都在討論此事,有官員被抓是最讓民眾津津樂道之事,他們都在期盼著這件禁酒大案最後的定罪殺人。
但內行卻是看門道,被抓的人全部是王緒黨羽,這顯然是借禁酒案之題發揮,禁酒案不過是光面堂皇的借口,實際是楊元慶在清洗王黨。
但為什麽清洗王黨,卻有兩種說法,壹種說法是這次清洗本身就在楊元慶的計劃之中,上壹次僅僅只是罷黜貶值,不夠狠,只是第壹步而已,而事隔幾個月,正好利用禁酒案繼續第二步清洗,將王黨壹網打盡。
而另壹種說法卻是王緒勾結唐朝,破壞中原戰役,現在已案發,所以被全部清洗,這種說法有依據,唐朝大臣溫大雅在王府中被抓。
但不管是哪壹種說法,楊元慶都不用解釋了,他已經離開了太原,向延安郡方向進發。
太原城外,五百精銳騎兵護衛楊元慶的馬車,沿著官道向西疾駛,這時,壹名親兵飛奔至馬上前,拱身道:“請總管吩咐!”
楊元慶拉開車窗,將壹張紙條遞給了他,“速發鷹信給徐世績!”
“遵命!”
親兵接過紙條,轉身向太原城疾奔而去。
楊元慶關上了車窗,王緒等人等他回來再處理,現在他需要趕去關內道,不知他此行能否有收獲。
……
鷹飛壹日千裏,兩天後,壹只信鷹飛至潁川縣,在縣城上空盤旋兩圈,緩緩落在鷹塔上,已經很久沒有鷹信過來,壹名鷹奴早看見了飛鷹,立刻飛奔上塔,從鷹腿上取下壹只紅色信筒。
鷹奴吃了壹驚,這竟然是楚王殿下發給徐將軍的鷹信,他不敢怠慢,飛奔下塔,向軍衙跑去。
徐世績被封為滎潁總管,統領數萬大軍鎮守中原,此時中原戰局已經平息,西面唐軍高築墻,嚴防守,采取了守勢。
王世充則開始軍屯養兵,他手上只剩下兩萬軍,所轄地域不過是河南和弘農兩,民心厭戰,很難招募到士兵,王世充只能先安撫民心,然後再想辦法招兵。
而東方依然在內戰對峙之中,竇建德軍隊在滅掉了宋金剛部後,開始向南推進,要收編劉黑闥軍,但駐守瑯琊郡的劉黑闥不肯被收編,開始調兵遣將和竇建德軍對陣,青州的戰爭依然在繼續。
而徐世績的目光卻對準了李密的梁郡,李密在遷都江都城後,已經漸漸從梁郡撤軍,他撤軍很規律,逐步撤離,看得出李密確實是準備放棄梁郡。
正是因為看出了李密的計劃,徐世績便沒有急於出兵梁郡,而是耐心地等待李密完全撤軍。
大帳內,徐世績正在沙盤前考慮行動方案,他今天壹早剛剛得到消息,最後壹支魏軍撤離了陳留縣,陳留縣已無兵駐守,那麽隋軍就要及時填補這個空白。
徐世績正和另壹名大將牛進達商議著進軍人數,忽然,帳外有士兵稟報:“啟稟將軍,太原有緊急情報,是總管手令!”
徐世績壹怔,連忙令道:“把手令呈上來!”
壹名士兵進帳,單膝跪下,將壹只紅色信筒呈上,是封十萬火急的情報,徐世績迅速從信筒裏取出了楊元慶手令,他匆匆看了壹遍,回頭對壹臉好奇的牛進達苦笑道:“總管命我們立刻出兵,攻占南陽郡!”
牛進達楞了壹下,“南陽郡和淅陽郡不是緩沖地帶,隋唐雙方都不可駐兵嗎?這還是總管本人的意思,怎麽改變計劃了?”
徐世績嘆了口氣,“我也不知道原因,但總管既然有令,我們忠實執行就知道了,陳留那邊先出壹千兵,控制住城池。”
徐世績又仔細看了壹眼沙盤,南陽郡在南,淅陽郡在北,實際上只要占領南陽郡,淅陽郡便唾手可得。
“實際上我們只需出兵壹萬,占領南陽郡即可,淅陽郡可暫時不用管。”
牛進達慷慨抱拳道:“就讓卑職率壹萬軍前去奪取南陽郡,三天後能有捷報傳來。”
徐世績沈思片刻,終於點了點頭,“好吧!這次奪取南陽郡就交給妳了。”